Search

有幸在金馬影展時,觀賞了這部長達四小時的傑作—《大象席地而坐》。
.
當時在個人...

  • Share this:

有幸在金馬影展時,觀賞了這部長達四小時的傑作—《大象席地而坐》。
.
當時在個人臉書上抒發了一些個人基於心理學訓練背景,對於這部片後續社會效應的一些省思。如今它上映了,也不少朋友去看了,於是希望再跟大家分享我當時的一些想法。
.
先說,我自己是非常欣賞這部電影的(列為我的年度前20大),但除了電影的主觀感受之外,或許更可以藉此討論更多的社會集體意識。畢竟電影既是私人的,也是公共的。
.
以下寫於 2018 年 11 月,金馬頒獎前夕:
.

.
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新導演、男主角、配樂、劇本等大獎的《大象席地而坐》,昨日也獲頒了本屆觀眾票選團最佳影片。長達四個小時的幽閉悲觀頹喪呢喃,確實精彩,但作為一位心理學研究者,我實在無法毫無保留地愛這部片,也躊躇於是否該向大家推薦它。
.
這部是年輕導演胡波的遺作。根據報導,胡波為了捍衛創作理念、不願意刪修《大象》,而選擇以死明志。這種堅持藝術理念的浪漫完美主義,其實與得不到想要的就耍彆扭只有一線之隔。當然,若是憂鬱症所致,那就是大腦有病、神經傳導素分泌異常,我也沒有要怪他的意思。
.
只是當我們選擇推崇、讚揚這部電影,甚至因爲這部電影的調性和母題在本質上與導演的死而必然無法分割討論時,一來對其他入圍者並不公平,也容易陷入消費陪葬品的情懷。死者為大的心理,在華人社會還是太難撇清了。這部片現在的模樣真的完美嗎?倒不盡然,剪接上有很多片用更俐落的片長傳遞出一樣濃厚的絕望感。但導演都用生命捍衛了,你能不說現在的模樣是最好的版本嗎?
.
根據meta analysis 研究所示,影視明星或名人的自殺事件,比起其他人物,有 14.3 倍的「模仿性自殺」的正相關(Stack, 2003)。自殺是會傳染的,而這也就是我無法毫無後顧之憂推薦這部片的原因—— 心理不夠堅強的人,看這部片會非常危險,就跟《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那本書一樣。這部片可以當作變態心理學的教科書電影,刻畫憂鬱症的那種走不出去的 rumination 太傳神,但也很哀傷。所以,還是關上門自己欣賞就好吧。


Tags:

About author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丹眼看電影】,我就是那個丹。 原本此專頁的英文名要取作 "Dan Cinema",沒想到臉書上有個遙遠的陌生人,姓氏就叫做 Dancinema ,也因此這個網址就被註冊掉了。轉念一想,改以法文的 "Dans le Cinéma" 為名,意思是「在電影院之中」,好像也蠻有意境的,而且法文就是潮。 近幾年網路上厲害的影評寫手們早就多到數不清了,但我不想走太文青的路線,我沒有太多電影基礎知識或文筆訓練,我只想用我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最近看片的心得。另外就是仗著自己的一點語言能力優勢,以及宅宅的個性,每天都掛在國內外各大影視網站。與其自己獨享,不如將一些有趣的消息分享給大家。 我個人是比較專攻歐洲三大影展跟美國好萊塢的片,藝術片跟商業片都喜歡。至於國片、中國片、日韓片及東南亞等地區電影,我會努力攝取,但主力不會放在這邊。 總之希望可以創造一個影迷影痴的舒適圈園地,邀請你一起加入。然後也希望不要三個月後這裡就雜草叢生。請大家多多指教,讓我們一起切磋討論、一起享受電影吧!
丹眼看電影,全心感受光影之美 電影評論|影壇消息|影展動態|獎季分析
View all posts